Workflow
“隔空”盗刷信用卡,为何屡禁不止?

2025.09. 16 然而,这一事件仍引起高度关注:在移动支付盛行、跨境消费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隔空"盗刷是如何 发生的?一旦损失产生,责任应如何划分?而在磁条卡仍在海外大量使用的现实下,支付安全风险该 如何防范? 隔空盗刷如何发生? 与国内"刷卡必须输入密码"的普遍习惯不同,海外信用卡交易中,持卡人多数场景只需提供卡号、有 效期与CVV码(Card Verification Value)即可完成支付。缺乏密码验证的流程,令信用卡信息一 旦泄露,极易被复制利用。 CVV码由发卡行通过算法生成,并印制在卡背签名栏附近。它与卡号、有效期共同构成离线交易的 核心验证要素,主要用于酒店预订、电话订票、网络购物等无需实体卡的支付。 "盗刷的关键往往在于CVV码。"浙江杭州一位支付行业技术专家对记者解释称,"卡号和有效期在很 多支付环节可能被记录,若再加上CVV码,几乎等同于拿到一张可交易的信用卡。" 记者了解到,CVV码被盗取存在多种途径。最常见的是数据泄露,黑客通过攻击电商网站、支付平 台甚至银行数据库,批量窃取卡片信息。暗网交易是另一途径,一整套包括卡号、有效期、CVV、 姓名及地址的信息,售价仅数美元至十几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