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术瓶颈!哈工程水下“海龟”机器人实现厘米级观测!360°灵活观测
机器人圈·2025-09-22 09:34
近日,在南海的晨光中,一台直径约70厘米的水下机器人以优雅的弧线潜入碧波。它紧贴海底,距珊瑚礁盘仅几 厘米,轻巧游动,四周沉积物只泛起细微涟漪。即便鱼群突然掠过,它也能灵巧扭动,从缝隙中穿梭而过,宛如 海底飞盘般敏捷。 这一公式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研发初期,他们就可以通过这一公式预测并确定机器人构型的低扰动 性能,无须在实际机器人上进行反复试验验证。这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 这是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工程学院王刚教授团队研发的敏捷型水下机器人"海龟" 的真实工作场景。它不仅 实 现了近海底环境观测的厘米级突破 ,更以灵动身姿颠覆了传统水下机器人"笨拙""僵硬"的刻板印象, 开启一个更 加精准、高效、环保的水下探测新时代 。 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 ▎沉积物干扰 降低90% "我们的深潜器每次抵达海底,都要先等沉积物散去才能工作,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王 刚听到这句抱怨时,职业敏感让他心头一震。 在水下机器人领域深耕十余载,王刚深知传统底栖机器人地形适应能力弱,螺旋桨搅起的泥沙会破坏海底生态, 更让观测数据蒙上"迷雾"。而全球珊瑚礁正以惊人速度退化,受限于暗流与深度,潜水员每年仅有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