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改革浪潮下,基金费率何去何从?——新发浮动费率产品及使用基准的观察
Morningstar晨星·2025-09-25 03:48
导语 图表2:2025年成立浮动费率基金IPO募集规模的市场份额分布 回溯2023年,在此之前,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实行固定管理费+托管费模式,即便权益产品大跌 的阶段,多数产品仍按固定费率收取管理费,基金公司赚钱但基金不赚钱的矛盾愈发突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8只费率挂钩业绩的浮动费率基金集中获批。但受限于探索阶段, 这批产品的机制设计仍显粗放:例如,浮动机制在业绩比较基准的考量层面尚显欠缺,仅在费 率上浮的情形中把基准作为依据,而费率下调的情形中未纳入基准作为考量,削弱了业绩基准 对管理人的约束性;运作模式上,8只产品均采用三年封闭期的模式,带来流动性痛点,投资 者可能遇到急需用钱但无法退出的窘迫情况。 进入2025 年,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落地,浮动费率基金的探索迎 来突破。 这份方案不仅明确要求头部公募基金公司2025年新发主动权益基金中,60%以上需 采用浮动费率模式,更对费率挂钩维度、业绩基准选择等核心细节做出指引,推动产品从行业 自发探索转向政策引导下的标准化设计。 截至当前,30只今年已经成立的浮动费率基金的募 集规模达到330亿元,这一数字在主动偏股基金的整体募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