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和京东,将搭子进行到底
大厂们悄悄拿捏搭子经济学。 消费市场的气温,总是比季节变化更快。 今年中秋,月饼的销量依旧撑起了节日的半边天,但另一边,消费者的行为却显得更有意思:买月饼的时候,顺手加一箱牛奶。对品牌而言,这不是小动 作,而是节点营销的新答案:当越来越多消费者拒绝复杂、拒绝过度选择,他们更愿意接受"不会出错"的选项。 在品牌们都卷着争C位、拼礼盒、拼联名的氛围里,伊利选择了另一种打法:与京东强强联合,用"百搭"的姿态,把自己悄悄塞进每一次节日场景里。 那箱牛奶,尽管不是节日里的主角,却越来越难被忽视了。 中秋礼盒抢C位 伊利悄悄改赛制 在中国人的节日记忆里,中秋几乎是"月饼"的代名词。商超里堆得像小山的礼盒、朋友圈里此起彼伏的晒图,构成了一种稳定的消费仪式。 无论是月饼品牌还是想要入局送礼场景的消费品牌,都在试图把"体面"做到极致。可越是卷向舞台中央,消费者的压力反而越大:送哪一盒才不会出错?选 哪一款才显得用心? 传统送礼逻辑,被一次次推向更昂贵、更复杂的竞赛。 而在这次竞赛中,大多数品牌选择继续卷"主角",而伊利选择当"搭子",把自己做成任何月饼礼盒都能搭的那一位。 营销并非一定要争夺C位。谁能成为消费者购物车里的自然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