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邓攀团队提出AI框架——CellNavi,为细胞研究装上“导航仪”
生物世界·2025-10-04 04:05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上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学者 Conrad Waddington 提出了著名的 "发 育景观 " 概念:细胞的命运就像是一个小球在山谷间滚动,随着发育的推进,小球会经过不 同的分叉,最终落入各自的谷底,成为神经元、肌肉细胞或免疫细胞 等 。这一生动的比喻奠定了我们理解细胞命运的基本框架 。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细胞的命运并非单向不可逆转。干细胞研究和重编程实验表明,代表细胞的小球并不是只能顺着山谷 "滚"下去,它完全可能被"推回"到高 处,甚至转入另一条全新的轨迹。逆分化和转分化的发现,揭示了细胞命运的可塑性。这让一个新的问题浮现—— 如果细胞的路径可以被改变,我们能否真正描 绘并操控这张命运地图? 这正是细胞生物学 领域 长期以来追寻的 "圣杯问题" 。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将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发育与疾病的规律,更可能对医学和生命科学带来深 远的影响。我们或许能够在再生医学中实现受损组织的精准修复;在肿瘤研究中找到阻止恶性转化的关键节点,从而更高效地开发个性化疗法;在药物研发中预 测细胞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路径,优化候选药物筛选过程,甚至揭示隐藏的副作用机制。 但遗憾的是, 传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