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破复杂水域探测困境!浙大仿生机器鱼登CELL子刊,双游动模式展现卓越环境适应性,负重54倍稳定前行
机器人大讲堂·2025-10-16 11:59

地球表面 71% 被海洋覆盖,这片孕育生命的蓝色疆域不仅蕴藏着海量自然资源,更是调节全球生态的关键枢 纽。然而,超过 90% 的海洋区域仍处于人类探索的 "盲区",加之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对 深海进行低干扰、长时程、高适应性的监测,已成为海洋科学与生态保护的迫切需求。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驱动 /变形系统,核心是一种称为"后屈曲缺口板"(PBNP)的创新结构。 这种 设计模仿了蝠鲼的胸鳍,通过巧妙的机械结构将微小的线性运动转化为大幅度的鳍片拍动。 传统水下探测设备却难以突破环境局限:依赖螺旋桨等刚性部件的机器人,虽推力强劲,却在复杂流场、 狭 窄空间 或脆弱生态区 "水土不服",容易卡在礁石缝隙中。而仿生机器鱼凭借柔软可变形的身体和仿生泳姿展 现出优势,仍面临游动模式单一、深海极端温度及非结构化环境适应性差等难题。机器鱼既能够在狭窄空间稳 定穿行、又能够在开阔水域欢快地游动,是 仿生机器鱼设计的核心挑战 。 而浙江大学研发的这款仿生机器鱼,恰恰打破了这一困境。 它跳出传统水下探测装置的设计框架,通过创新 的驱动 /变形系统,为复杂海洋环境下的低干扰探测与生态监测,开辟了全新路径。 这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