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网迎来分水岭:站在3600米,深度拆解阳光电源
新能源装机比例持续突破,但一个行业隐忧愈发尖锐:光伏、风电占比越高,电网越像"玻璃心"——大扰动可能导致崩溃。 谁能再次托底? 近日,当产业还在研究阳光电源产品为何持续保持"代差级"优势时( 点这里 ),这家企业又在技术领域掀起新的浪潮 —— 公开20年积淀的构网技术。 9月,由阳光电源提供构网技术支撑的中国华电雅克光储电站,顺利完成涉网试验并正式投运。这一项目虽是阳光电源构网储能电站矩阵中的一员,却有着特殊意 义 —— 它标志着四川首个搭载构网型技术的储能电站成功落地。 同时阳光电源也开创了行业先例—— 打开了行业构网技术的"黑盒",首次向媒体开放构网型储能的实战现场。 由此,国庆前夕,行家说储能团队奔赴青藏高原东麓,走进这座海拔3550-3850米的示范电站,实地探究其构网型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运行表现。 01弱电网困境 阳光电源的解决方案 行家说储能在前往站点时发现,该电站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安曲镇,场区平均海拔约3580米、高寒缺氧,处于大电网末端,再加上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区 域供电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 不仅仅在 高海拔地区 ,基于 能源转型背景下,全国乃至全球电网都面临一个共同挑战:随着风电、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