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伟哥」背后,多数人不知道的商业故事
医生在问诊后,给他开出了处方——"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一种形状为菱形的蓝色小药丸。 被误读的药,被利用的名字, 和被忽视的风险。 文 | 李辉 来源| 21世纪商业评论(ID:weixin21cbr) 封面来源 | IC photo 贝志武来自江苏,今年47岁,在一次检查中,他被确诊为轻度勃起功能障碍(简称ED)。 吃完医生开的药后,贝志武试图自行购药时,陷入了巨大困惑。 他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伟哥",手机页面弹出各种各样的产品结果,包装各异,卖家的标题也是五花八门——"美国同款正品""可查可溯源""假一赔十""阳 春"…… 最终,他被一款销量排名前三的产品吸引,价格仅为医院药房的一半。 他服下后,迎来的不是期待中的效果,而是突如其来的剧烈心悸、头晕和持续的胸闷感。紧急就医后,医生告诉他:"你服用的根本不是正规药品。" 贝志武的经历并不孤单。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涉及"伟哥"关键词的投诉中, 约28%为虚假宣传,20%为货不对板,近19%为假药或三无产品。 ED,困扰全球数以亿计男性,而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它又成为一个包裹着沉默、羞耻与焦虑的私密话题。许多男性不想直面医生,而转向更加隐蔽和便 捷的网络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