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广告应尊重消费者
傻瓜式广告的盛行透露出企业营销上的懒惰。在数据时代,广 告主紧盯曝光量、点击率,而忽略广告应有的审美价值。但当 他们将消费者视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其广告就失去了沟通的 价值,沦为噪音。这种几乎不提供信息价值或情绪共鸣的营销 也会给品牌埋下隐患。 作者:高若瀛 封图:图虫创意 近日,上海大学一名学生用网购来的电梯广告"通用钥匙",关停了100多块小区电梯的楼宇广 告,引发热议。该大学生表示他这次行为艺术是为了表达对电梯广告的不满:尽管大家对这个"很 吵的东西"都心存不满,却鲜有人真正去关掉它。 这名大学生没用暴力,只是用切断电源的方式,抗议广告对公共空间的侵占。这一行为背后,折射 出公众对电梯广告无脑循环、对公共空间被过度商业化、对劣质信息"围剿"的积怨已深。 电梯本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过渡空间。如今连这个短暂休息的地方也变得越来越嘈杂。无论是 等电梯还是在轿厢里,分贝越来越高、不断重复的广告语,让人无处可逃。 人们最开始对电梯广告的态度远没有今天这么负面,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对劲的? 问题似乎就出在"有声+洗脑循环"的操作上,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脱口就能说出几句电梯广告语。从 找工作、拍婚纱、买护肤品到儿童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