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你的车到底有多聪明,该有个标准了
虎嗅APP·2025-11-25 10:19

题图|视觉中国 根据汽车市场信息公司J.D.power今年7月底的最新调研,中国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产品的智能化,已 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即使是入门级的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其智能化得分也已接近甚至 超过传统豪华燃油车型。 这一结果也符合大众对于中国汽车这些年智能化提升、产品崛起的直观体验。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座舱智能化全面覆盖各类"控车"场景,新的"隐形天花板"已经出现。 以过去几年行业和大众衡量座舱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指标——"车机流畅度"与"语音指令处理能力"为 例,多数产品已实现高度流畅的操作体验,并能连续处理十余条语音指令。但部分厂商受"AI功能竞 赛"影响,为追求"领先"盲目叠加功能——其中不乏消费者既不需要、也不会使用的功能。 智能座舱的创新是否已走到尽头?若未止步,未来应如何突破、向何处发展,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 产业亟待厘清的关键议题。 面向未来,智能座舱应该如何分 级? 从需求角度出发,一套足够面向未来的智能座舱分级大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需求: 1. 覆盖智能座舱的全场景应用,避免局限于当前的功能逻辑; 2. 具备技术普适性,不依赖特定品牌或厂商体系; 3. 保持中长期有效性,体现行业技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