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理论

Search documents
情志长河五十载 仁心解码十万例—— 访中医情志病诊疗泰斗张正浩教授
Sou Hu Wang· 2025-03-31 03:06
一、学术拓荒:从理论重构到标准制定 1969 年,张正浩在大别山区发现"心口痛"患者用《内经》理论治愈的案例,由此开启情志病研究之 旅。他系统梳理《素问》《灵枢》,创新性提出"五脏 - 五志"动态平衡学说,建立包含 28 项证候要素 的辨证量化标准。2018 年,其主编的《现代中医情志病学》成为全国中医药高校规划教材。 在江城武汉的湖北省云太医互联网医院,82 岁的张正浩教授仍保持着每周三个上午的门诊。诊室墙 上"情志如江,疏胜于堵"的书法横幅,与电子屏上跳动的情绪指数监测曲线相映成趣。这位中医情志病 诊疗领域的拓荒者,用 55 年时光雕琢出一套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诊疗体系,在十万病例中书写 着"让情绪回家"的生命故事。 三、行业生态:从学术传承到文化传播 作为"长江情志病诊疗联盟"发起人,张正浩推动建立覆盖 9 省 37 家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其培养的 137 名弟子中,21 人成为省级领军人才。主持制定的《中医情志障碍诊疗指南》,成为全国情志病科建 设的"黄金标准"。 文化传播方面,《正浩解郁录》繁体字版在港澳台地区畅销,CCTV 专题纪录片"情志守护者"收视率创 栏目新高。他常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