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通讯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北京每天个人电报量仍有百余封!发个“甥”字,您能读懂吗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送报员 电报曾经是信息传送的重要手段之一,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可随着通讯发展,电报逐渐从生活 中隐退了。1995年以前,北京的个人电报业务量最多时每月超300万封,而现在一天不过百余封。今年5 月1日,随着杭州电报服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下北京西单联通营业厅还能发送电报。这则消息让 电报重获人们的关注,让以"慢"取胜的电报成为情感连线,继续牵动人们的心弦。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探访 北京电报业务迎来小高潮 在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电报服务区位于大厅一角。服务台上摆放着厚厚一沓电报纸和一份填写模板。 即便外面下着蒙蒙细雨,当天来发电报的顾客仍络绎不绝。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顾客大多是刚接触电 报的"新人",他们多是出于好奇专程来体验电报业务的。 23岁的关先生从香港来京旅游,他在行程中特意安排了发电报这个环节。"我之前从没接触过电报,特 意来体验一下。"第一次发电报的他,准备发两封电报到广州——"欢迎乘坐1号线时光列车"是发给朋友 的,另一封祝贺新婚幸福的是发给表哥的。 31岁的李女士今年博士毕业,她的5封电报都是发给同学的,内容是祝大家毕业快乐。"在用电脑和手机 记录文字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