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学风

Search documents
新华时评|抵制不良学风 回归科研本真
Xin Hua She· 2025-07-11 10:07
科技社团禁止过多过滥设立表彰项目、禁止以撑门面为主要目的邀请院士专家出席活动、禁止举办"应 景式"活动、主办国际活动不得"穷大方"摆排场……中国科协日前向社会公布《中国科协关于科技社团 举办活动的若干管理规定》,9条新规剑指当前科技社团举办活动中的不良风气。 抵制不良学风必须直面问题,勇于亮剑。中国科协此前就曾出台针对全国学会会员管理的若干规定,对 交钱就能入会、会员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进行规范整治。此次针对科技社团活动出台新规并主动向社会 公布,就是要把问题摆上台面,接受全社会共同监督。 此外,还需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要保证规定能够真正执行,建立管得住、可操作、能问责的作风学风监 管体系,压实主管单位监管责任和科技团体主体责任,主动排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对违规行为加大处 罚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格的手段、严肃的惩处,划出谁也不敢逾越的红线。 优良的作风学风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线"。规范科技社团活动是科技界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的抓手和缩影, 只有不断优化创新的生态土壤,搭建好学术思想和观点碰撞的平台,才能更好让科技创新的"千里马"竞 相奔腾,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
记者手记:读懂百位科学家故事中的精神密码
Xin Hua She· 2025-07-02 11:46
新华社记者胡喆 提出"七不"治学与处世原则的钱学森、把自己所有积蓄都捐赠出来的郭永怀、不要"原子弹之父"称号的 钱三强……近日,当记者得知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组织编写了《百位著名科学家作风学风故事》一 书,好奇心瞬间被点燃,迫不及待翻开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书。 这些故事仿佛一扇时光之窗,让人们从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中,得以感悟中国科学发展的精神密码—— 钱学森的"七不"原则直抵人心。这位科学巨匠践行着"不题词、不写序、不参加任何科技成果评审会和 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荣誉性职务、上年纪后不去外地开会、不上任何名人录"的信条,这 种近乎固执的坚持,恰是对科学纯粹性的守护。在当下回望这份多年前立下的规矩,发人深省。 郭永怀的故事读来令人动容。"十二年如一日"从不休星期天和节假日,无论寒冬酷暑总是徒步上班,把 稿酬作为党费上交……这些细节描绘出一位科研人的精神画像。更令人感慨的是,作为一位科学大家, 他解决了那么多科学难题,但是在寒冷的冬天,却没来得及为女儿买一双过冬的棉鞋。 钱三强拒绝"原子弹之父"称号的往事,在急于求成的浮躁风气面前显得尤为珍贵。"这不是我一个人的 功劳"的朴素话语,折射出一个道理: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