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Search documents
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不留痕监管有温度企业增活力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02 16:59
深圳某科技公司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该公司因年报填报疏漏被列入经营异常,补报后虽被移出,但历史 记录导致其失去一个重要项目竞标资格。公司负责人无奈表示:"我们已为小失误付出代价,为何还要 承受无休止的惩罚?"类似情况不在少数。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企业认为,经营异常记录的影响"过度 且持久"。当惩戒效果远超过错程度时,制度便偏离了其应有的比例原则。 "不留痕"改革的实质,是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体现了监管的智慧与温度。浙江省率先试行移出经营异常 名录不显示历史记录,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上海市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建立容错机制,市场主体活力 明显增强。这些实践表明:有效的监管不在于制造恐惧,而在于引导规范。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往往 比持续惩罚更能促进企业自觉守法。 一张无形的"黑名单",足以让企业在商业世界中举步维艰。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本为规范市场秩序而 生,却也可能成为企业难以摆脱的"原罪"。新修订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实施后,近期,多 地探索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不留痕"的做法,体现了监管思维的重大转变——从单纯的惩罚惩戒转向修复 引导,让"跌倒"的企业能够真正重新站起来。这种制度设计上的"留白",恰是对市场主体最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