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探险
Search documents
“秘境”何以成险境?——警惕“野景点”藏隐患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8-22 08:21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随着登山、露营、徒步等运动兴起,带火了一批"野景点"。但美景背后,却潜藏危险。中国探 险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境内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 造成84人死亡、92人受伤。迷路、被困、滑坠、落水4种事故类型占事故总量的82%。 惠东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姚俊彬告诉记者,白马山事故发生地是未开发、未开放区域,危险系数高。 事发区域地形复杂、水流湍急,而且进山救援途中有很多灌木,局部地区甚至没有道路,救援风险高、 难度大。 记者现场看到,白马山多个上山入口已设置相关警示牌,但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搜索"白马山游玩"发现, 仍有博主用"玻璃水""蓝眼泪""出片圣地"等标签引流,鲜有提及"禁止进入"标识和山洪风险,有人还详 尽分享停车、爬山、溯溪攻略。 游客安全意识缺失 违法成本低 近期,多地发生游客到网红"野景点"游玩遇险遇难事件——有的进入未开发开放的荒郊野岭露营遭遇山 洪,有的擅闯自然保护区禁入区域遇险。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野景点"在社交媒体上颇受追捧,有的社交博主甚至诱导游客绕开管制 违规进入,由此引发的人身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