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技术革命

Search documents
河西走廊水利遗产调查记②|搜渠记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9 04:44
一、开启搜渠模式 一般印象中,用地图描绘一片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的内陆干旱区域,代表荒漠的焦黄似应是其理所当然的主色调。2009年1月笔者在清华大学水 利系观看《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灌区图》的经历颠覆了这样的刻板认识: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的巨大图幅中,密如蛛网的渠系、星罗棋布的水库塘 坝以巨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蓝色的线条与色块牢牢占据画面中心,这片河西走廊西端的广袤大地在此完全变成陌生的样子。图中贯穿左右的最 醒目连续线条不再是标记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或312国道等交通线,疏勒河水系渠线构成的坐标体系定义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空间关系。文献 中"华戎所交一都会"的敦煌在此具象为由党河灌区大小渠网编织成的绿洲,诗篇中被反复吟唱的阳关则是库姆塔格沙漠边缘一块被渠道与水塘簇 拥的高地。甚至图中的等级秩序也自成一体,依据区划中心级别而被赋予不同符号字号的大小城镇显然居于次要地位,位于总干渠与河流的交汇 处而被醒目标记的水利枢纽、以逐渐细微的字体依次标注出的各级分水闸门才是绝对主角,它们以陌生的名字与远离聚落的姿态与熟悉的河西走 廊保持着距离。 自此而后,历代"以渠为纲"的灌区地图引发了笔者的浓厚兴趣。凝视代表各种天然或人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