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IM(城市信息模型)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精度:湾区之眼的诞生,从数字副本开始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10-13 07:33
1985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竣工,以"三天一层楼"的奇迹定义了"深圳速度"。 2025年9月26日,在宝安中心区,一座名为"湾区之眼"的崭新文化地标正式开业。 站在这座全球最大书城里时,目光所及,不仅是钢筋与混凝土的实体,更隐藏着一个由数据、模型和算 法构筑的平行世界。方品,这位98年出生的年轻工程师已经是中建三局深圳公司"湾区之眼"项目的技术 总工。他和伙伴们一起将传统的物理建造与前沿的智慧营造深度融合。"湾区之眼"的诞生,不再是速度 的突破,而是以一种更深沉、更智慧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的城市建设哲学。 当"曲水流觞"的诗意碰上工程图纸的严谨 复杂性不止于结构。机电、暖通、消防、给排水、幕墙……数十个专业系统如密集的神经网络交织在一 起。"这个项目的系统非常多,每一个系统之间的节点也很复杂。不同的专业之间,它们的连接方式、 安装方式各有不同,还有一些独特的造型设计,没有'标准层'一说,刚开始看图时真的有点难以消 化。"方品回忆道,"仅项目的幕墙系统,就按字母从A一直标记到了N,几乎每一个立面都有着不同的 材质和结构。" 破局之道:在数字世界里,"先建一次"湾区之眼 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答案是:在现实中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