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M 2.5减排框架
icon
Search documents
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9 23:59
2025 年 7 月 9 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李庆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王书肖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题为 : Control of toxicity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in China 的研究论文。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细颗粒物 (直径为 2.5 微米或更小的颗粒物;PM 2.5 ) 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数百万人过早死亡,但并非所 有颗粒物的危害程度都相同。当前的空气污染控制策略侧重于减少 PM 2.5 的质量,这已经带来了相当大的 健康效益,但基于不同排放源毒性的差异进行进一步完善,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益处。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主要来源的 PM 2.5 每单位质量的毒性差异很大,最高相差两个数量级。 具体来说, 来自居民炉灶中固体燃料燃烧的 PM 2.5 毒性最高,其次是来自冶金工业、刹车磨损、柴油车、汽油车、水 泥工业和发电厂的 PM 2.5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将实地测量与空气质量模型相结合,以评估来自各种人为来源的 PM 2.5 的毒 性差异。 设置 星标 ,不错过精彩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