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ing

Search documents
2024年香港IPO中介机构排行榜
梧桐树下V· 2025-01-19 04:37
文/梧桐数据中心 2024年,港股新上市公司累计70家,其中主板67家,创业板3家,数量与2023年持平,募集资金金额合计873.18亿港元,同比增长89.93%。中介机构业绩方面,中 金公司保荐19单,位列第一;中信证券12单、华泰国际7单,位列二三;高伟绅律师行和竞天公诚律所分别占据香港、中国法律顾问之首,业务单数分别为12单、 13单;"四大"则包揽了近90%的审计业务,毕马威19单,罗兵咸永道18单、安永15单、德勤12单。 一、保荐人业绩排名 2024年,共有39家保荐人为这70家香港上市公司提供了保荐服务,其中联合保荐的拆开计算,各计1单。 第一名:中金公司(19单) 第二名:中信证券(香港)(12单) 第三名:华泰国际(7单) | 1 | 甲金公可 | । તે | | --- | --- | --- | | 2 | 中信证券(香港) | 12 | | 3 | 八年泰国际 | 7 | | 4. | 海通国际 | 6 | | 5 | 建银国际 | 5 | | 5 | 招银国际 | 5 | | 7 | 摩根大通 | 4 | | 7 | 衣银国际 | 4 | | 7 | 瑞银集团 | 4 | | 10 ...
2024年并购重组中介机构排名(独立财务顾问/律所/审计/评估)
梧桐树下V· 2025-01-01 03:28
文/梧桐数据中心 2024年全年,A股并购重组项目上会审核企业共计15家,沪主板4家,科创板3家,深主板3家,创业板5家。其中,14家企业审核通过,1家被否。 本文统计了2024年审核通过的14单并购重组业务,中介机构业绩排名情况如下: 一、独立财务顾问业绩排名 2024年全年,共有9家独立财务顾问机构承办了这14单并购重组过会项目的保荐业务。 中信证券排名第一,业务单数为5单; 华泰联合证券排名第二,业务单数为2单; 华安证券、东方证券、东吴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创证券、浙商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各1单。 | T | TIDEJ | | | --- | --- | --- | | 2 | 华泰联合 | 2 | | 3 | 华安证券 | 1 | | 3 - | 东方证券 | 1 | | 3 | 东吴证券 | III F | | 3 | 国泰君安 | 1 | | 3 | 华创证券 | 1 | | 3 | 浙商证券 | 1 | | 3 | 中信建投 | 1 | | | 合计 | 14 | 二、法律顾问业绩排名 北京通商、北京中伦、广东华商、国浩(上海)、国浩(长沙)、上海锦天城各1单。 2024年全年,共有10家律师 ...
2024年1-11月IPO中介机构排名(A股)
梧桐树下V· 2024-11-29 02:24
文/梧桐数据中心 2024年1-11月,共有27家保荐机构承担了这89家新上市公司的IPO上市业务。其中中创股份、金天钛业分别聘请了两家保荐机构,各计一单,故业务单数总数为91 单。 榜单前三名: 第一名:中信建投(10单) 第二名:中信证券(8单) 第三名:海通证券(7单) | 排名 | 保存机构 | 业务单数 | | --- | --- | --- | | 1 | 中信建投 | 10 | | 2 | 中信证券 | 8 | | 3 | 海通证券 门言 | パソマ ア | | 47 | 国泰君安TONWOOD REE | | | 4 | 华泰联合 | 6 | | 4 | 民生证券 | 6 | | 7 | 招商证券 | 5 | | 7 | 中金公司 | 5 | | 7 | 中泰证券 | 5 | | 10 | 第一创业 | 3 | | 10 | 东莞证券 | 3 | | 10 | 国金证券 | 3 | | 10 | 国投证券 | 3 | | 10 | 国信证券 产同 | FOT 3 T | | 15 | 东吴证券TONWOOD CAFF | | | 15 | 广发证券 | 2 | | 15 | 国元证券 | 2 ...
晚点财经丨中概股又开始从市场里找钱;阿尔特曼背叛当初的OpenAI
晚点LatePost· 2024-05-30 15:34
中概股又开始从市场里找钱 这一轮中概股财报季接近尾声,大多数公司走出业绩低谷,收入和利润双增,使得现金和投资理财规模 基本都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剔除必要的资本开支和研发支出后,仍存在大量的超额现金。 如截至今年 3 月底,阿里巴巴现金、投资和理财规模超过 6000 亿元,腾讯超过 4000 亿元,拼多多超过 2400 亿元,京东超过 1700 亿元。 阿尔特曼背叛当初的 OpenAI 《地下城与勇士》首周预计创收超 1.4 亿美元 普华永道可能因地产审计面临创纪录罚款 关注《晚点财经》并设为星标,第一时间获取每日商业精华。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通常有两个选择。一是将超额现金作为股息发放,但这可能不符合大股东的期望, 因为大股东更倾向于公司股票增值而不是获得额外现金收益,并且拿到股息的大股东往往需要支付税 费,使得实际收益减少。二是通过回购减少流通股数,在不改变企业盈利状况的情况下提升每股收益, 从而支撑股价、提升公司股票价值。 有的公司两种激励同时推进、但更多资源放在回购。比如阿里 2024 财年大约派息 40 亿美元、同时回购 了 125 亿美元;腾讯去年大约派息 320 亿港元、回购 490 亿港元,今年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