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米技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苏州95家企业入选省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
Su Zhou Ri Bao· 2025-06-23 01:12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以推进专利转化运用,赋能专利产业化引擎,深化固本培新、精准发 力、优化服务三大链条,加速释放高价值专利的创新动能与市场价值,推动更多专利成果从实验室走向 生产线、从知识产权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知产"动能。 为了聚焦技术链精准发力,苏州以高价值专利培育引领转化,着力培育并推动技术含量高、前景 好、效益优的专利在企业快速落地;创新成立全国首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必要专利研究中心,在"特 种电缆""光电产业""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高性能先进金属包装及材料产业"领域分别成立全国首个知识 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多方聚焦"卡脖子"技术,深化专利与标准协同及国际布局;积极探索高 校院所专利转化新路径,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引导项目,扎实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已 完成37家高校院所近1.4万件专利的入库盘点工作,累计推动7577家企业参与专利盘活工作,约占全省 的26%,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许可规则和模式,有效畅通转化渠道。 为了促进服务链持续优化,苏州依托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构建高效的知识产权线上线 下交易体系与资源对接平台,持续完善 ...
聚焦先进材料领域强链增效 又一协同创新中心落户苏州
Su Zhou Ri Bao· 2025-05-26 00:27
为了厚植协同发展生产力,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立体式构建"专家智库+复合人才+全域宣 贯"培育体系;组建专利和标准化专家库,发挥专家决策建议和专业咨询作用,为行业领域内专利和标 准融合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开设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创新专题课程,举办线上线下培训十余期,累计培 养近500名企业技术骨干,培育一批跨领域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队伍。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聚焦产业强链增效和发展安全,深化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联动,通过不断完 善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深化新质创新企业培育库、构建"标准联动专利池"、建设产业知识产权和标准创 新联合体等创新举措,强化国际标准研制与海外专利布局协同,让协同创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 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聚焦重点产业,近日,高性能先进金属包装及材料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落户苏州,这 是继特种电缆产业、光电产业、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领域后,苏州在先进材料领域推动协同创新发展的又 一重要举措。 据了解,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整合科研院所、产业平台载体、专业服务机构等资源力量, 在光电、纳米技术应用、特种电缆等产业领域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全方位布 局"科技创新— ...
西湖大学“雕虫小技”开启活体生物精密加工新篇章
Hang Zhou Ri Bao· 2025-05-09 02:57
近日,西湖大学仇旻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纳米快报》)上发布了一项开创性成 果:研究人员利用自主研发的冰刻技术,首次在活体水熊虫体表成功刻制微米级"文身",相关图片还入 选《自然》杂志2025年4月"最佳科学图片"。这项突破不仅实现了活体生物表面的超高精度微纳加工, 还可能为活体生物医疗设备及微型机器人研发开辟全新路径。 这个看似微小的生命,正在帮助人类突破纳米技术的边界。未来,利用电子束光刻、3D打印等先 进微纳加工技术,有望在生物体表面特定位置制备更加细微的结构,并通过光、电、热等手段对特定部 位实施精准操控,在新型生物电子器件、微型生物机器人以及深空生命探测等领域实现应用。 号称"地表最强生物"的水熊虫,最终成了合适实验对象。它身材微小,头身长仅0.5毫米,同时生 存能力也极强,能在-273℃到151℃的极端环境中存活,对极端脱水、强辐射、高压及有毒环境也有很 强的耐受力。 1998年出生的博士研究生杨治蓉为该项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将一项基本成熟的技术,"移植"到一个 新的实验对象身上,在杨治蓉眼里,"好玩"多于"挑战"。但活体实验的困难还是远超想象——首先得让 水熊虫进入隐生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