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梅雨季》
icon
Search documents
曾在80年代风靡上海校园,已故诗人甘伟首部诗集《黄梅雨季》出版
当天是甘伟逝世100天,这场特殊的文化聚会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果麦文化、复旦大学艺术馆、复旦诗 社、复旦诗派联合主办,共同追忆这位因突发意外离世的诗人。《黄梅雨季》收录146首诗作,涵盖其 早期与后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曾风靡上海校园的同名诗作《黄梅雨季》。 季》,甘伟 著。果麦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供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黄梅雨季》首发式暨甘伟诗歌朗诵会,近日在复 旦大学艺术馆举行。这场以"雨季的重逢与告别"为主题的活动,既是对复旦诗派代表诗人甘伟的缅怀, 也让风靡20世纪80年代上海校园的诗意情怀与年轻一代对话。 复旦诗社、复旦诗派创始人许德民,分享了与甘伟的交往点滴。"2005年编撰'复旦诗派诗歌系列'时相 识,他在陌生人面前内向,在好友中却开朗坦荡。"许德民认为,《黄梅雨季》的流行,源于它"打动了 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而诗集的出版,也让人们看到"更丰富、更完整、更深厚的甘伟"。 复旦诗社现任社长詹杰诚说,甘伟诗歌中的"简单与真诚",正是当下年轻创作者欠缺的品质,"很多朋 友都喜欢探讨怎样把一首诗写好,却很少探讨为什么写诗的初心。甘伟用简单、真诚的文字传递深情, 值得被 ...
复旦诗派代表诗人甘伟逝世100天,他的首部诗集《黄梅雨季》温情面世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9月16日,复旦大学艺术馆内诗意涌动,《黄梅雨季》首发式暨甘伟诗歌朗诵会日前在此举行。这场以 "雨季的重逢与告别" 为主题的活动,既是对复旦诗派代表诗人甘伟的深情缅怀,也让风靡 80 年代上海 校园的诗意情怀跨越时空,与当下年轻一代对话。 当天是甘伟逝世100天,这场特殊的文化盛会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果麦文化、复旦大学艺术馆、复旦诗 社、复旦诗派联合主办,汇聚了甘伟的亲属、复旦校友、在校师生及各界嘉宾,共同追忆这位因突发意 外离世的诗人。 现场既有对诗人的深切悼念,也有对诗歌文化传承的热切探讨。作为甘伟的首部诗歌精选集,《黄梅雨 季》的出版凝聚着多方心血,而诗歌朗诵会的形式,让文字化作声音,重现了诗意风华。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坦言,诗集出版的创意源自复旦大学中文系8411班校 友、果麦文化总裁瞿洪斌,"双方编辑团队通力合作,更得到甘伟家属、校友的鼎力支持,尤其是8411 班校友群策群力,才让这场兼具纪念与启迪意义的活动得以呈现。"他特别强调,《黄梅雨季》的价值 不仅在于纪念甘伟,更在于为当代年轻人提供指引:"甘伟用诗歌表达他对人生的探索和思考,能为当 下年轻人带来启 ...
黄梅雨季:来自复旦大学八五一四班的缅怀
Di Yi Cai Jing· 2025-06-26 01:45
一九八五年九月初,笔者入学复旦大学历史系并结识五十多位大江南北的少男少女。我们班级的番号八五一四,同时是本科四年期间对外通讯邮箱;那是邮 票和诗歌繁华年代。二年后我二十周岁的江南雨季,在和延安中学母校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通信时;对方告知我在北京的高校里有位北大诗人海子的 作品广为流传,并听说复旦大学有位诗人甘伟作品也在上海的高校里成为热点。中学同学希望我能够提供复旦诗社的作品给他朗诵用,我帮这位刘洪宽同学 收集了油印品邮寄到北京;这一行为维持到我本科毕业,而毕业那年海子去世。 一九八九年我班毕业时,正逢黄梅雨季;上海火车新客站落成不久而成伤感地。那个时候车马慢、很多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那个时候也是拘谨的年代,心 仪很久的异性、第一次拥抱往往就是在新客站别离。我们毕业之际,没有人才市场概念;都是服从国家分配任务即指令性安置计划,户籍制度是当年的硬道 理。基本上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一对校园恋人如果一方原本户籍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另一方来自偏远地区,那么毕业季就是大概率分手季! 那个是幻想爱情的年代,复旦学子们分手后的自我治愈、有一个手段就是品读一下甘伟的代表作《黄梅雨季》。其被广为手抄的内容就是: 黄梅雨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