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饼
Search documents
乐舞声声:五代时期的江南夜宴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11-13 03:06
(原标题:乐舞声声:五代时期的江南夜宴) 文博时空 作者 戴琪 建隆二年(961年),后主李煜即位,南唐迎来了它最后一位主人。后主精书法, 擅音律,却独独不通治国。他在位期间广建寺院,沉迷宴饮,奢靡无度,南唐在北方的虎视眈眈中风雨 飘摇。后主欲用三朝元老韩熙载挽救危局。是夜,韩熙载照旧在府中宴饮作乐,眉间的哀愁却浓如夜 色,难以化开。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就是韩府这样一个"平常"的宴饮之夜。 韩熙载(902年~970年),字叔言,北海人(今山东青州人),出身于南阳韩氏。后唐同光四年(926 年)及进士第,因其父之案南奔,仕南唐李氏三朝。早年韩熙载胸怀南北一统之大志,尽忠敢言,对南 唐初期典章制度的完善及后期货币政策改革均有贡献。后主当政时期,宴饮之风盛行,熙载为避祸自污 亦广畜姬妾,夜幕深而宴不止。晚唐五代时期,大量文士因北方战乱而南迁。随着江南地区政治经济地 位的提升,朝廷也越来越重视该地的官员选授,因此江南地区便聚集了大量文人。他们乐于结交、喜爱 游宴,宴饮之风便由上层逐渐蔓延开来,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形式,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皆乐于宴饮。 官员的宴饮活动十分丰富,其中最轻松的当属闲宴。 ...
天津蒸饼里的快乐密码|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0:29
在社交媒体追逐"打卡美学"的当下,天津人依然固执地守着某 种"反精致"的生活哲学——食物不必惊艳,但必须妥帖;日子 无需喧哗,自在便是圆满。 作者: 王雅洁 封图:本报资料室 早晨10:30的天津,雾气尚未散尽,鞍山道旁的"中栗华栗子"门口已排起长队。 队伍里多是本地人——穿着睡衣的大爷拎着搪瓷缸子,遛狗的大妈挎着布兜,年轻人边刷手机边向前挪动。 玻璃橱窗后,蒸汽氤氲中,一笼笼印着花纹的蒸饼正出锅。 "要杏儿和巧克力双拼!"常来的顾客不用看菜单,扫码付款的动作行云流水。 这家以栗子闻名的店铺,蒸饼却是隐藏的明星产品。 (当地蒸饼店的菜单 经济观察报 王雅洁/摄) 排在前面的本地居民王大爷说:"这家算网红了,但老天津人更认家门口没牌子的小推车。" 他指了指巷子深处:"我吃了三十年那家的甜咸馅蒸饼,老板连招牌都懒得挂。" 这种随意性恰是天津饮食文化的底色。 在社交媒体追逐"打卡美学"的当下,天津人依然固执地守着某种"反精致"的生活哲学——食物不必惊艳,但必须妥 帖;日子无需喧哗,自在便是圆满。 在这座被戏称为"最快乐"的城市里,一枚售价几元钱的蒸饼,正是解读这份快乐密码的关键所在。 2009年他推着小车在华苑卖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