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COOL VENTO 3.0

Search documents
球鞋二创:一门月入百万的「新」生意
3 6 Ke· 2025-05-21 02:33
「我花了3000块钱,就为了让他们在一双白鞋上面扎几根钉子。」 始于设计草图,诞生于工厂流水线,最后到消费者脚下结束,很长时间以来,这都是一双球鞋在市场上的固定流通轨迹。 但随着审美倾向个性化,每个人开始对所谓青年文化都有着不同的自我表达,一种被称为「remake」的形式,正在突破传统,让这条生命线变得更长,也 更不可预测。 一双鞋,三天工时,五千定价。 人们乐此不疲地把adidas设计师精心搭配的限定配色泡进扎染缸里,把Nike引以为傲的「Air Zoom」灌上水,而这种「反品牌语法」的表达,恰恰带来一 种不确定的刺激,精准击中着一部分人们对于「小众」的需求,吸引他们愿意付出比官方零售高出一倍,甚至几倍的价格来买单。 但与此同时,一连串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它究竟能成为一门真正可持续的生意吗?品牌容得下这些非官方表达吗?创意与侵权之间的红线,又该由谁来 画? 很可惜,在与这个行业里的人交流了一圈以后,我们没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 正如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独立风格一样,每个从事球鞋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打法,有的已经成了气候,甚至在豪华商圈,开出了门店;有的却几次被品 牌警告,在创意表达和违法侵权之间反复横跳,却依然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