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董明珠“海归间谍论”错误且危险

"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日的言论,一如既往的犀利,却违背了基 本常识。于内,董明珠和格力有选材标准的自由;于外,作为公众身份的企业家,个人偏见引发了价值 观误导。 本土精英和海归人才,从来不是敌我关系,间谍个案更不等同于群体标签。以情绪表达驱导价值判断, 如果"海归里面有间谍"粗暴地成为依据,那做出的往往是错误选择。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是格力新的愿景,而董明珠的"海归论"伤害的恐怕不只是留学人才回流的感情。 除了认知局限,从企业管理逻辑看,"一刀切"背后往往隐藏着制度性短板。"间谍"可能有,但企业的安 全防护难题,不能用群体标签来解决。在主流的市场和法律框架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背景审查、保密 协议、技术防火墙等机制平衡安全与开放,而非对某个群体因噎废食。 历史和当下都告诉我们,改革的成功,开放的裨益,得益于全球化人才交流与流通的成功。新时代人才 强国战略,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从国家到地方,从学校到企业,筑巢引凤是主流共识。 某种程度上,以风险之名隔离海归群体,就是人才招聘领域又一个版本的地域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 视…… 董明珠观点的偏执有环境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