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厂停产敲响警钟,日产“断臂求生”能否起效?
作为最早推出纯电车型的日系品牌(2018年轩逸纯电),日产却错失先发优势。其核心问题在于技术路线摇摆不 定:e-POWER增程式混动技术因无法接入中国新能源车充电网络,被排除在绿牌政策之外,导致2023年销量不足 5万辆;而纯电车型ARIYA艾睿雅因智能化配置落后(未搭载高阶智驾系统)、定价偏高(起售价19.99万元), 2025年1月销量仅9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比亚迪目前已形成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全技术矩 阵,直接抢占15—25万元主流市场。 更致命的是战略犹豫。虽然日产在2022年宣布停止开发新内燃机,并将每年43亿美元的研发预算转向电动化,但 实际动作迟缓。截至2025年,其在中国市场仅推出2款纯电车型,远落后于自主品牌年均10款新车的投放节奏。而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承诺的固态电池技术要到2028年才能量产,与中国车企已普及的磷酸铁锂、麒麟电池形成代 际差距。 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浪潮下,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正经历一场"断臂求生"式的战略收缩。近日,有消息称日产位 于湖北武汉的整车生产基地将于2025财年内全面停产。这座耗资百亿、设计年产能达30万辆的工厂,仅运营三年 便成为日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