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SU7维权风波背后:造车新贵交学费,雷军如何闯过生死关?

各位老铁,我是帮主郑重,干了二十年财经记者的老江湖,今天带您深扒小米SU7这场维权大戏。您别光看网上吵得热闹,这里头藏着造车新势力最痛的教 训,也藏着投资人该抓的关键信号。 先说这维权导火索——碳纤维前舱盖。车主花四万二选装的高配件,拆开一看直接傻眼:说好的双风道散热成了摆设,内部结构跟普通版没区别。这就好比 餐馆宣传佛跳墙,端上来发现是速冻水饺摆盘,搁谁不急眼?更扎心的是雷军直播时拍胸脯保证"内部大改",结果六小时后改口,这变脸速度比川剧还快。 这事暴露出新势力的致命伤:光会画饼充饥。当年手机圈跑分神话玩参数游戏,现在造车圈又来这套。您看小米发布会PPT写得天花乱坠,实际交付却让消 费者当小白鼠。这让我想起当年贾跃亭的FF91,概念车惊艳,量产车却成了PPT遗孤。 雷军现在确实难,刚经历3月高速爆燃事故,5月又陷宣传危机,两个月内两次重大翻车。但老雷这人有个优点——能屈能伸。从"地表最快量产车"的豪言到 主动补偿,虽然2万积分补偿看着寒酸,好歹没硬扛。这让我想起当年诺基亚倒下前还在硬撑塞班系统,时代变了就得改。 说到投资门道,小米汽车这局棋有三看点:第一看技术底牌,V8s电机和智驾系统才是真功夫,别被碳纤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