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伦理的断裂带:当AI信任超越人类控制
XIAOMIXIAOMI(HK:01810) Hu Xiu·2025-05-10 10:55

铜陵高速公路的监控画面定格在22时44分28秒——小米SU7以97公里时速撞向水泥护栏的瞬间,车内三 名大学生的生命与智能驾驶系统的决策算法一同化为燃烧的铁壳。 这场事故不仅撕开了智能汽车安全性的技术面纱,更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已然证明可以对克隆人技术 实施严密有效监管、航空业一致保持高度监管从而有效降低事故率的人类,在面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 构建和人工智能创新时,却表现出令人费解的滞后与激进。这道不断扩大的鸿沟,正悄然将人类的生命 以及文明推向未知的风险深渊。 一、智能驾驶事故背后的"标准套利"与监管时差 小米事故车SU7标准版为降低成本移除激光雷达,而纯视觉系统在车速超过85km/h时的有效检测距离不 足200米,留给系统应急反应的时间仅在7秒左右,低于行业建议的安全阈值。面对这样的事故,我们不 禁要问:难道智能汽车行业没有成熟的安全标准可循吗? 事实上,百年航空业的发展为高风险行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安全体系参考。以波音787为例,该机型的 飞控系统需通过FAA 25部规章下超过300项专项认证,而且根据波音官方《787 Flight Crew Training Manual》数据,飞行员转型培训标准为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