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卡脖子难题,国产啤麦产业链不断延伸

烟花三月下扬州。身为文旅界的千年"顶流",扬州不仅有烟雨江南、文脉流传,还有麦浪翻滚、希望涌 动。在这里,一场关乎国产啤麦产业未来的盛会盛大启幕。 近日,"2025国产啤麦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暨社会责任主题活动"在扬州召开,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代表围绕 啤酒大麦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展开研讨。 这场由华润啤酒联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行业盛会,不仅解锁了啤麦产业 从原料进口到全链自主的"破局密码",更勾勒出一条从育种研发到终端消费的国产啤麦产业链融合发展 路径。 央企铸链,破局国麦"卡脖子"难题 长久以来,我国啤酒行业的生产一直依赖进口大麦,对外依存度高达90%,这也使得我国啤酒企业在原 料采购方面受制于人,一方面制约行业成本控制与品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对产业链安全构成挑战。 许如根表示,大麦品种要想转化得好,就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品种的选用,即品种要好。二是 生产技术要配套,这也是服务标准化种植的基本要求,每一个品种都有每个品种的特点,我们一定要针 对每一个品种去配套不同的技术。再就是看服务意识强不强,也就是要构建好产供销体系。" 三年前,华润啤酒扛起"国麦振兴"大旗,在成都首次举办国麦振兴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