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辅助驾驶迎大考,“AEB技术之争”到底争的是什么?
最近,汽车圈的一项"沉默但关键"的技术——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正从幕后走向台前,即将从"选配"升级为"标配"。 2025年5月,工信部牵头起草的《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公开征求意见,首次将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从推荐性标准变为 强制性标准。 这一政策信号预示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从车企的技术储备转变为全民出行的刚性需求,推动行业从"功能堆砌"向"安全实效"深层转型。 例如,乘用车需在60km/h内避免与静止车辆碰撞,在40km/h内避免与横穿行人碰撞,响应速度和制动效能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新国标直指行业"伪AEB"痛点,对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的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可靠性、成本控制能力,以及规模化量产落地能力提出更高标准。 由于此前国内未将AEB系统纳入强制标准,市场上存在AEB产品的实际稳定性与宣传错位的情况。一旦车辆驾驶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某些性能不佳的AEB 会"显出原形"。 AEB技术新规箭在弦上 虽然每家车企都高举着"智驾平权"的大旗,但AEB这类主动安全系统,目前在我国的整体装配率不足60%。乘联会最新统计显示,8万元以下的入门级车 型,AEB装配率仅为2.6%。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