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吉利长城:“口水仗”背后是刺刀见红游戏
中国汽车行业中的火药味,悄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回归到重庆论坛上,除了吉利和比亚迪,其他车企也发表了不少意见,内容结构基本都是"反对价格战+我们坚守底线",主打一个"我不是我没有"。 但细究起来,在"5月底"这个时间点之前,中国汽车市场大范围的"价格战"早已全面展开。这一场价格战的"导火索",其实从去年就已经埋下。 在2023年和2024年的开年,比亚迪曾发起过"油电同价"、"电比油低"两波大冲击,通过整体性的价格调整,结合产品动力技术(尤其是油耗表现),对乘用 车市场形成了两波大的冲击。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不仅获得了巨量的销量增长,同时也打造出了一批不同价位段的标杆车型,如海鸥、海豚、秦PLUS、宋 PLUS、元UP、秦L、海豹06等等。 站在众多友商的视角,比亚迪这样的成绩,反而简化了他们的任务。因为比亚迪的畅销"探明"了当下消费市场的需求与选择,只需要通过了解用户对于比亚 迪产品的反馈,就能够精准地针对比亚迪,并且击中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于是乎,从2024年中下旬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贴身肉搏"的场景开始集中出现,尤其是15万元以下的市场,都出现了"一个坑几个萝卜"的情况。 吉利星愿用户选购的主要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