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听见茅台跳水的声音

由于"前途未卜",人们总是热衷于搜寻一些时代变迁的端倪,希望从一些细微之处预见季节的转换。 泡泡玛特风靡,飞天茅台跳水。这两个同时发生的现象,放在一起看似乎有些意味深长。 最近飞天茅台的市场价格跌破2000元了。在最近此起彼伏的禁酒令推波助澜之下,茅台股价,从今年春天的1600元奔向1200元的前低了。这噗通跳水的声 音里,夹杂着酒瓶子酒杯落地的清脆。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作为一款年轻人的潮流玩具,出现了抢购潮,成了"藏品",有了"投资属性"。这家"塑料制品"公司,股价一路上行,市值3500亿港元 了。 泡泡玛特,我略有研究,飞天茅台,我也蹭过几口。 在我看来二者有不少"相似之处":原材料都很低廉;品牌溢价都很高;都不算"高科技";都具有"成瘾性";都具有"收藏价值";都是"精神消费";都有社 交属性;都搞"饥饿营销"…… 当然二者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 从功能上说,一个免费的塑料袋就能装一切,但就有人愿意花巨资买个奢侈品包来装"空气"。 从功能上说,60块钱一瓶的汾酒跟2000元的茅台一样,都能让人"醉卧沙场"还不头疼。但廉价不能彰显身份、地位、权势,于是必须有功能相似但价格昂 贵的东西。 身份地位权势总是引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