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电力系统都在用中文?中国行业专家:中国标准就是国际标准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和能源分布极度不均,14亿人口中70%聚集在东部沿海经济带,而80%的能源资源却蕴藏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这种能源与负荷中心 的逆向分布,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迫切需要一条高效的输电通道。 传统输电技术在面对上千公里的输送距离时往往捉襟见肘,例如500千伏超高压线路输送1000公里,电能损耗可达10%,损耗巨大且效率低下。 近百年前,中国最初亮起的电灯标着"美国制造",彼时,电力对我国而言极为金贵,夜间长时间用电对普通人来说近乎奢侈,电力短缺更是常态。 谁曾想,时光流转,乾坤挪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美西方国家工程师们调试设备时,还需要频繁查阅中文编写的技术手册。就连美国学者也不得不承认, 全球电力领域的话语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稳稳地落在了中国手中。 中国电力工业起步之时远逊于西方。1882年,上海外滩亮起首盏电灯,所依靠的还是全套美国进口的发电设备。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发电量仅居世界第21位,直到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带来的电力需求激增,才将我国一个峻的结构性矛盾暴露出来。 相比于传统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容量能提升5倍左右,还大幅降低了远距离传输的损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