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中培养,在项目中历练,在企业中成长 高素质工程师如何锻造(解码)

哈工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 获得学位,可凭多种实践成果 本报记者方圆 "这哪是实验室?简直是材料界的'变形金刚'!"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模拟 舱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泽林举起手机连拍几张 照片。 他眼前的2立方米密闭测试舱,正在模拟整栋建筑的温湿度环境,测试着以公斤为单位的制备材料。这 与他熟悉的校园实验室形成鲜明对比——在校园实验室,10厘米长的石英玻璃管里,0.5克同类型材料 正在精密仪器下接受微观检测。 "来企业实践,我开始跳出单线程思维,练就'眼观六路'的系统工程'脑回路'。我渐渐明白,搞技术攻关 得把高校的前沿成果、企业的工程经验、政策扶持的方向,统筹结合起来。"周泽林说。 周泽林的成长,离不开哈工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2年,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哈工大位列其中。3年来,哈工大国家卓 越工程师学院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学院现有在读硕博研究生927人,校企导师1000余 人。 重大工程是最好的练兵场 本报记者李心萍 江苏南通,海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江海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