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酒降度,一场应付股东的仓促试验

但现实很骨感,低度酒从来没有真正带领行业走出过低谷,拯救行业的往往是高端化。 如果低度酒真能救行业,那茅台最大的对手或许是江小白。 低度酒救不了行业,要从白酒这门生意的本质说起。 白酒是披着C端外衣的B端/G端生意。 俗话说"烟铺路、酒搭桥",高端白酒绝大部分消费来自商务场景:茅台商务接待占比 50%,礼品占比 30%,宴会占10%,剩余才是自饮等需求。 历史是个轮回,尤其对白酒而言。 从1989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12年八项规定再到如今的需求下行+最严禁酒令,每逢白酒遇到危机,行业 总会出现低度化风潮。 逻辑看似很完美:低度酒可以在不伤害品牌的情况下降价,吸引更多消费者。 而商务场景又由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决定,白酒的供给端创新显然无法撬动商务场景。 低度酒救市逻辑不通,又有历史的前车之鉴。由此,部分投资人质疑酒企集体押注低度酒,并非战略主 动调整,而是来自股东压力——面对持续"不乐观"的业绩和低迷股价,管理层"必须做点什么"。 调整是否来自股东压力暂且不论。 但行业想要走出下行趋势更务实的做法是,卸下业绩包袱,放弃压货换增长的打法,牺牲短期业绩去创 造更健康的行业环境。 / 01 /白酒降度是悖论 曾被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