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小厂到全球卖爆,一根数据线撑起189亿,年赚3.8亿凭什么?
破局起点 绿联的故事要从21世纪初珠三角的"代工狂欢"说起。那时的珠三角,是全球电子配件的"世界工厂",但 这种模式的脆弱性显而易见:一根出厂价8元的数据线,品牌方贴标后能卖50元,代工企业却只能分到 微薄利润;更要命的是,订单全看品牌方脸色。 绿联创始人张清森恰恰看透了代工模式的死穴,2012年绿联成立时,他没急着"allin"自有品牌,而是走 了一步"稳棋",一边继续接代工订单维持现金流,一边悄悄打磨自有品牌"uGreen"。 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了,两次行业转折,成了绿联破局的关键。 消费电子配件赛道,从来都是"用户头疼、企业难活"的典型,用户面对五花八门的接口、协议,选根数 据线都要查半天参数,怕不兼容、怕伤设备。 但偏偏有这么一家企业,从一根数据线起家,不仅让用户养成了"买配件先看它"的习惯,还在2024年7 月26日敲开了创业板的大门。 上市首日,绿联科技(股票代码:301606)的收盘价达45.55元/股,涨幅114.76%,总市值直逼189亿 元,2023年,它更是交出了48.03亿元营收、3.88亿元净利润的成绩单。 在消费电子配件的"双难困局"里,绿联到底找到了什么破局密码?它的成长路径,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