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只是FIC,已经不够用了?
文 | 氨基观察 生物医药创新的 "圣杯",从来都是 "第一",但商业世界的残酷在于,"第一" 的光环未必能照亮通往最 丰厚回报的道路。 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创新药供给端的空前繁荣与迭代速度的急剧加快,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压缩药品的 生命周期。药企被迫在有限时间内挖掘新药价值的极限,与时间的赛跑愈发白热化。 简单来说,仅将立项目标锁定为FIC可能远远不够,更重要的,还得是 BIC。 鉴于此,甚至有部分行业大拿认为,在部分现实场景中,迭代创新的BIC是更优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声音代表着创新策略的一种进化——在深刻理解市场动态、临床需求、技术可行 性与商业回报的复杂平衡后,做出适配选择,以顺应这个加速变革、追求效率与回报的时代。 毕竟,"BIC 为王" 的逻辑,在创新药产业中曾多次上演。基于已被验证的致病机制、通路与靶点,通 过迭代优化锻造出的下一代BIC产品,确实能成为填补临床缺口的核心资产。 从降脂药王说起 BIC性价比更高? 虽然人们更迷恋FIC药物从0开始的成功,命悬一线和九死一生的剧情更符合人们的创新药研发艰难的 认知,但是,回归商业世界,不是FIC不够好,而是BIC性价比更高。 1987年,默沙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