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动力电池出海“大考”:企业如何应对回收挑战

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北京报道 近年来,动力电池作为外贸"新三样"之一,已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重要名片。中国以电动汽车、锂电 池、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出口新支柱。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出口总额超9000亿元,其中锂电 池贡献近4000亿元,占比超四成。 日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动力电池联盟")发布月度统计数据,今年 1—10 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228.1GWh,累计同比增长43.9%。合计累计出口占前10月累计销量 18.5%。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为148.5GWh,占总出口量65.1%,累计同比增长37.2%。 随着中国动力电池在海外市场保有量的快速提升,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浮出水面——海外退役电池的合 规回收与循环利用。这既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化运营必须履行的环境责任,也是在《欧盟电池和废 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新电池法》)等绿色壁垒下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新电池法》,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 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 《新电池法》要求,在材料回收目标方面,至2027年12月31日,钴、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