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真相: Labubu 如何驯服年轻人丨晚点周末

文 丨 曾梦龙 编辑 丨 钱杨 泡泡玛特的股价飙升催生了两种典型的市场反应:一是对错过投资机会的懊悔,二是对创始人王宁个 人及公司的放大阐释。从结果找原因,能缓解热潮下人的焦虑,但无法推动深入的认知,无助于理解 流行的本质,遮蔽流行背后的隐忧。 为了更好理解泡泡玛特的火热现象,6 月 29 日,《晚点 LatePost》视频访谈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院教授胡泳。 这篇对话更像是一位知识分子对我们所处的流行时代社会症候的剖析。讨论超越了泡泡玛特本身,触 及《哪吒 2》、AI 热潮等流行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如何反映当代社会的集体焦虑与价值追求。 学者胡泳剖析泡泡玛特流行机制与时代社会症候。 胡泳今年 60 岁,是一个横跨多领域,致力于在文化、技术和政治的交叉点中发现有趣现象的学者。 他做过 17 年媒体人。1995 年首次接触互联网后,胡泳成为互联网在中国的推动者和倡导者,写下国 内最早介绍互联网的一系列文章和第一本专著《网络为王》。 他 1996 年翻译的著作《数字化生存》 ( Being Digital ) ,影响了王兴等中国互联网创业者。 39 岁时,胡泳离开媒体,攻读政治学博士,后进入学界,著有《众声喧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