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拆掉过去的自己,再战 “物理 AI”
随着经营压力缓解,何小鹏与团队对前沿技术冒险的渴望重新显露。 文 丨 孟驰 新技术的冒险,有时要与悬而未决长时间相伴;但技术交锋剧烈时,一些技术流派的优势可能无法维 持半年。置身其中的企业不得不保持高度敏捷的应对姿势。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车企们的智能驾驶部门架构普遍多次调整, 要么换人,要么换 "脑子" 。而小鹏汽车的结论是:革掉过去的成功经验。因为他们现在想把虚拟的 AI 规模化、可靠地部署在 真实世界的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 —— 即他们所说的 "物理 AI "。 今年 4 月,小鹏对外发布自动驾驶模型技术路线 VLA(视觉-语言-动作)。它本是机器人领域的主流 技术框架,近年扩散到智驾领域。相隔仅半年多,小鹏就在今年的科技日上发布第二代 VLA 产品, 相比前代最大的变化是新一代 VLA 方案更 "拟人",在一些场景会有意想不到的智能涌现:读懂随机 路人的手势、 在红绿灯路口前蠕行等。 小鹏机器人团队也有类似的 "涌现" 时刻。去年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后,今年初小鹏对机器人重新做了 设计: 做了专门的脊椎设计 、做了能收肩和耸肩的肩膀、 重新研发前脚掌的关节 ,新型机器人更因 为在今年科技日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