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历史友谊
icon
Search documents
致敬我们共同的历史
图为嘉兰惠与李岩竹的合影。 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2015年1月24日,美国南方路易斯安那州门罗市阳光灿烂,空气中弥漫着沃希托河的味道,古老沉静又 不失活力。那是我第一次走进陈纳德将军的故乡门罗市,参观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拜访该馆馆长 ——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内尔·嘉兰惠。 当时还是大四学生的我正在准备毕业作品,在博物馆的会议室里,我以聊天的形式采访了嘉兰惠。她讲 述了陈纳德将军的故事。 1937年,陈纳德将军第一次到中国时,因听力不好,又不会说中文,本来只打算短暂停留,却因一次 4500英里的调研之旅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当时的陈纳德将军目睹了中国战机严重不足的窘迫——在中 国准备应战侵华日军的几百架战机中,实际上只有不到100架能起飞。他还亲眼看到侵华日军的暴行。 因此,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陈纳德主动写信表示愿意为中国提供军事服务。 在博物馆的橱窗里,我看到了陈纳德将军第一次来中国调研时用的护照,上面写的职业是"Farmer"—— 农民。也读到了他在1937年3月来中国之前给弟弟写的一封家书。家书里他已经预料到自己之后在中国 的工作会影响历史。正如之后陈纳德将军那句流传甚广的话所言:"等到最后一个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