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子弟兵精神
icon
Search documents
“刘老庄连”的兵 不变的爱民心
Ren Min Ri Bao· 2025-10-15 22:22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上,战旗方队浩荡驶过天 安门广场。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迎风招展,气势如虹。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副连长王宸一高擎"刘老庄连"战旗,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庄严接受检 阅。 电视直播画面在这面战旗上停留近20秒。细心观众注意到,战旗上的"刘老庄连"的"庄"字多了一点,写 作"庒"。"这与1943年旗帜上的写法保持一致。按当时的书写习惯,'庒'是'庄'的异体字。"王宸一介 绍。 一字一点,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英烈的致敬。网友的评论令人动容:"不能让英雄们找不到自己的 部队!" 战旗猎猎,忠魂不泯。这场景,将人们的思绪带回82年前那场气壮山河的战斗—— 1943年3月18日,江苏淮阴刘老庄。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 九团四连82名官兵以血肉之躯死守阵地,与千余名日伪军血战到底,最终全员壮烈牺牲。 英雄为人民而战、为人民牺牲,人民哺育英雄、再造英雄。 战后,当地群众选送82名优秀青年参军,新四军第三师七旅重新组建该连,并将其命名为"刘老庄连"。 从此,"刘老庄连"这个用生命熔铸的番号,成为人民军队 ...
又见丨那个说“凯然而归”的年轻人,永远留在了刘老庄
Yang Shi Xin Wen· 2025-08-01 06:09
最近我被一封信感动到了。这封信,短短五百多字,问了11个问题,问:上次的信收到了吗?爸妈的身 体好吗?家里的收成怎么样啊?等等,说两句话就一个问题,再说两句话又一个问题,而且前面已经问 过奶奶的身体情况了,到信的最后又问了一遍。看得出来,写信的人太想家了,太想知道家里的情况 了,但思念只能靠这薄薄的一张纸。 写信的人,叫李云鹏,是新四军一个连的指导员,当时22岁。二十来岁,离乡在外,无论是念书还是做 工,都会很想家。李云鹏呢,在战场上打鬼子,今天不知道明天的生死,那份牵肠挂肚,又沉了几分。 曾在日记本上写下"卖国可耻,救国光荣"的誓言,他用生命来兑现誓言;曾在信中说"凯然而归",却永 远留在了刘老庄。这样的人民子弟兵,值得我们山河永念! 这誓言,他用命来兑现。1943年春,日军扫荡苏北,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在淮阴刘老庄,李云鹏 和他连里的战友,一共82人,顶了上去,面对数十倍的敌人,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了,牙齿成了最后 的武器。最终82人全部战死。 李云鹏之前在信里憧憬,"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然而这一仗打完,他却再也回不去 了。他父亲后来给家里的孩子都改了名,都有了"云"字。部队也重新组建 ...
有一种安全感,叫“人民子弟兵”(金台点兵)
Ren Min Ri Bao· 2025-06-21 21:47
不畏牺牲,彰显了子弟兵一心为民的本色。生死边缘的抉择,体现的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其他任何武装力 量的灵魂底色——忠诚于党和人民。体力即将耗尽之际,张伟并没有考虑自身安危,给母亲那决然一跪 的背后,是超越个体生命价值的忠诚信仰。这种信仰,一脉相承。无论是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转移 而跳下悬崖、董存瑞为开辟部队通路高擎炸药包,还是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用生命兑现"大好河山,寸 土不让"的誓言,都是忠诚信仰的生动实践。 有一种安全感,叫"人民子弟兵"。抗洪前线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人墙,地震后他们向着废墟舍命挺 进……我们看到,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刻,子弟兵总能挺身而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 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践一次次证明,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人民群 众永远可以相信人民子弟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2日 06 版) 近日,一名军人连救5名溺水群众的事迹受到广泛关注:陆军第81集团军某部军人张伟休假陪同母亲游 玩时,发现群众落水,他毅然跳入湖中,连续营救4人后,已明显体力不支。面对母亲含泪阻拦,张伟 向母亲跪地叩首,"求你让我再救一个",随即再次跃入水中。最终5人全部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