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科普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博物馆屡被纠错,科普工作不妨多点公众参与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09 12:35
一直以来,在博物馆出现的错误中,不少是文字内容校对不严谨,简言之是审核环节随意导致小 错。例如河北博物院将"九原""云中"弄反,分别错误对应成"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今内蒙古包头市 西",最终被那位来自包头的小姑娘发现。此前常有博物馆被发现错别字、中英文标识不符。不涉及科 普内容事实性错误的低级错误,难免砸了自己的招牌和口碑,但只要工作人员严格审校,这类错误本可 避免。 如果博物馆能更加重视与参观者的互动交流,于参观者而言,参与讨论、纠错,在科普工作中并不 只是"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者",这样的良性互动是尊重求知欲、对知识不懈探索的体现。此前就 有博物馆以赠送奖品或特邀参加相关活动等奖励主动邀请公众挑错。这样的纠错活动应当再多一点,未 被"正名"的文物越来越少,但有能力挑错的参观者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所有人期待的局面。 近日,山西太原一高中生在网上发帖称,一个月前他在太原博物馆参观,发现博物馆展出的9件文 物特征与标牌不符。"五一"期间,也有一名小姑娘发布视频指出,在河北博物院参观时意外发现两处古 地名注释出现错误。 而另一种出错的内容,诸如上述断代、分类等问题,则涉及专业的文物鉴定本身。一般来说,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