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众参与
icon
Search documents
社区自定义微更新:“节流”特性明显,也面临“开源”挑战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28 11:19
"人民城市人民建",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更新行动一直以来探索的路径之一。 在瑞虹新城,这个经过10期发展从"虹镇老街"蜕变为国际化生活住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孵化出了一种自定 义的社区微更新模式——在瑞虹新城铭庭小区(四期),从篮球场、居委会到智能垃圾厢房,都由业主 居民自主设计并介入全流程,走出了一条居民深度参与城市更新的路径。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经过深度调研走访,发现这一系列由"社区微更新居民设计师顾问团"主导的DIY社区 微更新,具有降低更新成本、提高空间效率等特质,让居民的具体诉求转化为空间语言,美好愿景成为 生活场景,体现了城市更新的社会公平性,使公众参与从理念转化为可持续的行动力。 铭庭小区的自定义社区微更新,从篮球场的焕新开始。 建于2012年的铭庭小区由四栋高层住宅公寓组成,室外篮球场使用年限较长,已经地面坑洼和设施老 化。2022年,安丘居民区党总支筹资7万元,计划对篮球场升级改造。起初,居委会请了一家总包单 位,但概念方案没能通过居民公示。最终,这个小改造催生了阵容强大的志愿团队,居委会引入专业的 居民设计师和其他热心居民共同组成了"社区微更新居民设计师顾问团"。 "要有标准三分线与两分罚球线、 ...
创新文化遗产品牌,推动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Xin Hua Ri Bao· 2025-06-10 06:32
驱动文化遗产品牌业态创新。借助动态交互技术重塑文化遗产的感知范式,突破传统展示的物理边界。 通过整合视听、触感、环境变量等多重感知通道,构建可实时响应的沉浸式体验系统。重点在于运用数 字建模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解构,结合环境传感器动态调节温度、湿度及光影层次,形成与历史情 境相契合的氛围场域。南京博物院打造文物修复密室,参与者可借助显微成像设备观察器物纹饰裂变, 通过触控屏幕完成虚拟修复工序,专家团队将专业保护流程转化为可交互的叙事节点,使文物保护知识 经由亲身体验完成价值传递。此类业态创新不仅重构了观众与文物的关系,更开创了文化遗产教育的全 新路径。 □ 朱可心 构建国际认证体系和因地制宜的输出机制,畅通文化遗产品牌的商贸渠道。随着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越 来越多的国家都在追求高附加值的科技文化经济。高水平的认证体系和因地制宜的输出机制是畅通商贸 渠道、推动全球文化经济提质增效的必要前提。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一系列具 有高度权威性的国际机构,建立完善具有普适性与权威性的标准框架。通过"基础层、技术层、伦理 层"的审查机制完成文化本真性认证;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从原材料筛选采集到成品输出的全流 ...
焦点访谈|从“理念倡导”到“行动自觉” 公众参与绘就美丽中国壮美画卷
Yang Shi Wang· 2025-06-05 13:48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每年的6月5日是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 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怎 样能够激发公众主动参与环保、建设美丽中国,让环境保护从"理念倡导"变为公众的"行动自觉"呢? 走进沈阳地铁,宣传低碳的灯箱海报随处可见。其中,"地铁碳积分,处处帮您省"的海报格外引人瞩目,这是沈阳地铁为了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推出的碳 积分平台。在平台注册的市民乘坐地铁时,只要刷一个叫作盛京通的小程序,就能自动积累碳积分,并可以使用积分抵现金兑换福利。这个平台自今年1月 推出以来,已经吸引15万人注册使用,市民刚子茹就是其中一个。 之前,刚子茹的出行主要以开车为主,自从在地铁碳积分平台注册后,她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地铁出行,注册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累积了不少碳积分。 目前在沈阳,一个碳积分大概能抵一元人民币的消费,可以抵换的权益涵盖餐饮美食、休闲娱乐、购物消费、文体旅等项目。刚子茹乘坐地铁后,想在 附近就餐,她在地铁碳积分平台上选择的这家餐馆中,原 ...
博物馆屡被纠错,科普工作不妨多点公众参与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09 12:35
一直以来,在博物馆出现的错误中,不少是文字内容校对不严谨,简言之是审核环节随意导致小 错。例如河北博物院将"九原""云中"弄反,分别错误对应成"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今内蒙古包头市 西",最终被那位来自包头的小姑娘发现。此前常有博物馆被发现错别字、中英文标识不符。不涉及科 普内容事实性错误的低级错误,难免砸了自己的招牌和口碑,但只要工作人员严格审校,这类错误本可 避免。 如果博物馆能更加重视与参观者的互动交流,于参观者而言,参与讨论、纠错,在科普工作中并不 只是"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者",这样的良性互动是尊重求知欲、对知识不懈探索的体现。此前就 有博物馆以赠送奖品或特邀参加相关活动等奖励主动邀请公众挑错。这样的纠错活动应当再多一点,未 被"正名"的文物越来越少,但有能力挑错的参观者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所有人期待的局面。 近日,山西太原一高中生在网上发帖称,一个月前他在太原博物馆参观,发现博物馆展出的9件文 物特征与标牌不符。"五一"期间,也有一名小姑娘发布视频指出,在河北博物院参观时意外发现两处古 地名注释出现错误。 而另一种出错的内容,诸如上述断代、分类等问题,则涉及专业的文物鉴定本身。一般来说,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