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追踪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卫星追踪、AI监测,我国护鸟手段持续升级,记者探访→
Sou Hu Cai Jing· 2025-11-27 11:10
卫星追踪器依靠太阳能供电,可实时记录鸟类位置、体温、飞行高度及速度等数据,光照条件良好时最 快每秒回收一次数据。它不仅能清晰呈现迁徙路线,助力研究鸟类活动规律与栖息地偏好,还能通过追 踪放归鸟类的活动数据,评估救护及放归效果。 "十四五"期间,北京40余个鸟类监测站陆续引入了声纹和图像智能识别设备。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 析,通过识别鸟类外观、声音等特征,进行鸟类种类和数量的监测。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十四五"期间,我国鸟类保护的技术手段持续升级,通过科技赋能推动鸟类 保护从粗放管理迈向精准施策,显著提升了种群分析与候鸟追踪的精准度。来看记者在北京的探访。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科研宣教科科长 张亚琼:这只大鵟是年初的时候被市民发现的,救护到我们 中心饲养了一段时间,想今年冬天的时候,迁徙季大鵟成群来的时候,让它尽快融入集体,再及时地给 它放飞。相当于给它背一个书包一样的东西,所有的卫星跟踪器的重量,全球统一的标准是不超过它体 重的5%。 在地形复杂、人力难以抵达的湿地区域,无人机成为有力的辅助监测手段。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