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台独史观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台湾学界纪念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还原台湾人民抗日真相
Xin Hua She· 2025-06-07 12:07
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于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将台湾割让日本。5月底,日军从台湾东北 部的盐寮沙滩登陆,台湾民众奋勇抵抗侵略者。这场在岛内持续近半年的战斗史称乙未战争。 戚嘉林介绍,当时由坚守台湾的湖南、安徽、广东籍官兵与台湾民众组成的义军并肩抗日,虽然武器装 备相差悬殊,但他们浴血抵抗,自北向南辗转血战日军,4个半月内牺牲超过14000人。 戚嘉林在介绍史料时说,日军攻破彰化城后,"纵横屠斩,路逢人则杀之,肆意甚欢",午后"城内街道 上死尸累累,拥塞街道,鲜血滚滚",仅东门一角所积死尸就约620余具。 新华社台北6月7日电(记者李建华、李悦)7日,由《祖国》杂志社主办、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协办的纪 念抗日战争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在台北举行。与会台湾学者表示,民进党当局刻意掩盖历史, 鼓吹"台独"史观,对乙未战争如此重大之历史事件装聋作哑。希望通过座谈会还原历史真相,唤醒台湾 社会的真实历史记忆。 《祖国》杂志社社长、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戚嘉林表示,乙未战争及其后续风起云涌的武装抗日,是台 湾人民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掀起的爱国主义战争。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刻意掩盖历史,不但美化日本殖 民统治,还企图 ...
追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足迹
Xin Hua Wang· 2025-04-29 15:37
新华社台北4月29日电 题:追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足迹 新华社记者杨晓静、刘斐 1661年4月末,郑成功登陆台湾。在台湾,郑成功兼具民族英雄、开垦台湾先祖、地方神明与神话人物的特质,以他名字或封号命名的学校、街 道、地名数不胜数,彰显他在台湾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尤其在台南市,郑成功登陆宝岛初期的众多文物古迹构成了台湾社会的特殊记忆场 域,也见证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联结。 这是台南安平古堡内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雕像(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郑成功祖籍福建南安,出生于1624年,同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南部。1661年至1662年初,郑成功挥师东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为中 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 台南市中西区的赤崁楼是郑成功踏足宝岛的"始迹楼"。这里前身为荷兰人所建的"普罗民遮城",是控扼台江内海的战略要冲。364年前,郑成功率 军从台湾西南沿海进入台江内海,"先克此城"。清代,这里增建了海神庙、文昌阁、蓬壶书院等中式建筑,与残剩的荷兰式基座交织成独特的历 史拼图。 如今,地处闹市的赤崁楼已不见昔日"登临眺远,波光辉映,云影徘徊"的夕照美景。2022年动工的两阶段修复工程尚未完工,院内散落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