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地一体观测体系
icon
Search documents
1426亿棵!我们为什么要在中国“数”树?
Ren Min Ri Bao· 2025-11-17 05:25
10年间,我们走遍7.6万多个样方,采集了400多太字节的数据。什么概念?如果一张电子照片大小按5 兆字节算,这相当于超8000万张的体量。干好如此庞大的工程,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战胜挑战的过 程。比如,森林地表起伏,怎样测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树高?我们研发仿地飞行算法,可令无人机飞 行高度随地形起伏调整。做完"CT",如何分析海量的森林"片子"?我们探索智能单木分割算法,让系 统能自动把树木从复杂林冠中"揪"出来,形成树密度地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科研从没有万事俱备 的理想状态,成果总是在行动中创造条件"闯"出来的。 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气。我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本2007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 图》。这本细化到几百个群系、精确到每个树种的地图集,是先辈们翻山越岭,日复一日徒步林间,拿 尺子、铅笔测绘出来的。如今,技术在进步,工具在迭代,但脚踏实地的科研本色从未改变。数树过程 中,不是没有质疑,甚至不少人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做科研就要有一股子闯劲冲劲,"一楼"或 许满是杂声,但越到"高楼层"干扰的声音就会越小。 最让我难忘的,是在西藏找到亚洲第一高树的场景。当时,大家横渡湍急的易贡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