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置标准与旅客实际耐受差异

Search documents
【西街观察】乘客破窗,不妨多些共情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6 14:32
从网友发布的视频能看出,车内多名乘客满脸大汗,一名工作人员上衣也已湿透。从通报的情形看,已 经有女性旅客反映头晕。 在此天气状况之下,被困于闷热的车厢内长达3小时,显然已经超过了常人的耐受力。加上又处于密闭 空间内,众多乘客共处一室,情绪上难免也存在波动,易产生焦虑。 回看整个事件,无论是有人砸窗通风,还是铁路部门的处置,本质上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 现场乘客的生命安全。 7月2日晚,K1373次列车脱线停运约3小时。由于车内闷热,有一名年轻乘客砸窗通风,此事引发热 议。随后,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情况说明称,当时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 案的紧急程度。 事件之所以引发争议,在于这名乘客用安全锤砸碎车窗通风,到底是紧急避险还是违规操作。若按铁路 部门的说明来看,没有达到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可能存在启动标准与乘客实际体感"不一致"的现实情 况。 再进一步延伸讨论,当应急处置标准与旅客实际耐受程度存在差异时,应急处置的思路能否灵活调整, 尤其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非常规"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旅客的舒适和安全。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认为铁路部门的说明没有对旅客长期被置于闷热车厢表达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