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乐文化

Search documents
烟波浩渺处 “忧乐”谱新篇(文化中国行·唐诗宋词里的古建筑)
Ren Min Ri Bao· 2025-10-05 21:52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朝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定格了洞庭湖的浩 渺,也道出岳阳楼的雄伟。 一次"约稿",让岳阳楼的名字更深地刻进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北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 主持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记。 这便是《岳阳楼记》,它让这座建筑超越了时空。千百年来,人们登楼临风,依然能感受其中意蕴。 岳阳楼初为三国时鲁肃所建的"阅军楼"。唐开元年间,名相张说扩建,并常与文人登楼赋诗;诗仙李白 登临岳阳楼,也曾留下"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名句。 从多次保养性修缮与维修加固,到启动配套工程建设,岳阳楼在精心呵护中延续着千年文脉。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楼中楹联,耐人寻味。其中"两字关情"何解?记者 在岳阳楼景区采访,不少人脱口而出——"忧乐"。 三闾大夫屈原有忧乐——在放逐中,仍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深沉忧愤。 杜甫有忧乐——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时,仍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家国忧思。 范仲淹有忧乐——在人生逆境中,仍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何长工,牺牲在防汛一线的基层干部李东……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