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工艺

Search documents
《国宝美鉴》第十集:斗拱载道 从榫卯巧构到建筑灵魂
新华网财经· 2025-07-08 06:14
编者按:在木构建筑的榫卯之间,古人以斗拱为骨、以榫卯为脉,将力学智慧与美学追求熔铸于方寸之 间。从佛光寺东大殿的稳若磐石到应县木塔的千年不倒,斗拱不仅是撑起飞檐的 "隐形筋骨",更藏着 中国人 "藏力于巧,守理于拙" 的文明密码。 6月16日,由新华网、贵州茅台联合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化专题节目《国宝美鉴》正式上线热播。节目共 十五集,从五个维度解码国宝背后的文化密码。 《国宝美鉴》第十集《斗拱载道》,讲述中国古代斗拱工艺从早期建筑到唐代佛光寺、辽代应县木塔中 的发展,展现其精妙的承重结构设计、多样的形制技法及 "藏力于巧,器以载道" 的文化内涵。 "明晨礼佛暗沉沉,天立藏于美,方为大道"—— 匠人对 "藏" 的领悟,在木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斗拱 的力隐于飞檐翘角之下,暗层的结构藏于明层光影之间,正如中国人推崇的 "藏巧于拙":看似朴素的 外观下,是 54 种斗拱历经千年风雨的默契协作,让这座木塔在地震等天灾中屹立不倒。 "明理者知何为藏何为险",斗拱的智慧从来不是张扬的,而是 "隐于形,显于用"。它让木构建筑在 "力 稳" 与 "形美" 之间找到平衡,更暗合 "以明理顺天道,以诚心守铁律" 的哲思。 明理者深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