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末日题材文学创作模式
icon
Search documents
末日重生爽文,咋成了当代白领的安眠药?
Hu Xiu· 2025-09-19 02:14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流行文学。 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外来文化冲击下催生了寻根文学;1945年战败后的日本,出现了无赖派和败战文学;而越战时期的美国,则流行 反战文学。 有人说,每一代流行文学,都折射着那个时代的焦虑与渴望。当时代发生震荡,总会出现新的文学流派以回应这种变动。 那么,在这个我们不断见证历史的2025年,什么文学流派能反映时代精神呢? 我觉得是,抖音上的《末日重生》。 最近,《末日重生》成了一批人的安眠用白噪音,也成了他们枕边人畅游赛博时代的新未解之谜。 末日题材的流行,并不令人意外。 这种毁灭叙事,本就是人类创作史上的经典模式。对当下的我们而言,它不再是遥远《启示录》的宗教预言;《最后生还者》《辐射》《惊变28年》等作 品,早已让这种末日想象变得触手可及、具体生动。 1796年,本杰明·韦斯特 长期以来,衡量一部末世题材作品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它对复杂性的探讨,即在虚构的失序社会,生死危局,人性能否得以保留? 然而,当象征人类存亡的"末日时钟"被拨到有史以来最近,距离午夜仅剩90秒时,抖音上流行的重生流末日内容,却不再纠结复杂性: 它只强调一件事——活下去。 西方的末日题材 ...